一張圖告訴你,好食品包裝設(shè)計和差食品包裝設(shè)計的差距有多大
2025-09-18
前幾天刷到張圖,瞬間被戳中——左邊是袋堅果,包裝是那種暗沉的深棕色,印著模糊的堅果圖案,字還特別小,堆在貨架上跟塊不起眼的石頭似的;右邊是同個牌子的新包裝,淺棕底印著亮黃色的堅果插畫,還加了圈細細的淺金色邊,就那么往那一站,一眼就覺得“這堅果肯定新鮮”。就這么一張對比圖,把“好食品包裝設(shè)計和差食品包裝設(shè)計差在哪兒”說得明明白白,根本不用多解釋。
其實咱們逛超市的時候,早就被這種差距“拿捏”了。比如買餅干,左邊那盒包裝上就印著“奶油餅干”四個黑字,底色是灰蒙蒙的白,看著就像放了半年的存貨;右邊那盒用了淡奶黃底,畫著剛擠出來的奶油和脆生生的餅干碎,連字都是軟軟的圓體,拿在手里就覺得“吃起來肯定香”。你說這倆餅干說不定味道沒差多少,但換誰都會先拿起右邊那盒看吧?畢竟咱們買零食,第一眼瞅的不是配料表,是食品包裝設(shè)計給人的“感覺”——差的食品包裝設(shè)計像沒人收拾的房間,再好的東西藏在里面也沒人想翻;好的包裝就像收拾得干凈亮堂的小屋,哪怕里面只是普通的零食,也讓人想進去看看。
還有更明顯的,就是那些小眾零食。之前見過個手工牛肉干,本來用料挺好,結(jié)果包裝用了那種廉價的透明塑料袋,上面貼個白底黑字的標簽,寫著“手工牛肉干”,看著跟批發(fā)市場稱斤賣的散裝貨似的,哪怕知道好吃,也沒勇氣拿。后來老板換了包裝,用了深褐色的牛皮紙,印著復(fù)古的牧場圖案,還系了根細細的麻繩,瞬間就有了“手工感”,價格沒漲多少,銷量卻翻了倍。你看,差的食品包裝設(shè)計能把好東西“拖下水”,好的食品包裝設(shè)計卻能給普通東西“抬身價”,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。
更有意思的是,好食品包裝設(shè)計還能“幫你懂”零食。比如買果干,差的包裝就印個水果照片,模糊得分不清是草莓還是櫻桃;好的包裝會用淺粉色畫顆飽滿的草莓,旁邊加行小字“無添加蔗糖”,甚至還畫了片小葉子,一看就知道“這是新鮮草莓做的,還健康”。還有那種沖泡類的麥片,差的包裝是大紅色塑料袋,看著就齁甜;好的包裝用了淺橙色,畫著燕麥片、堅果和水果干堆在一起的樣子,連沖泡后的效果圖都印得清清楚楚,讓人一看就想“早上沖一杯肯定舒服”。說白了,好食品包裝設(shè)計不是花里胡哨,是能“說話”——告訴你這東西好在哪,吃著是什么感覺;差的包裝就是“啞巴”,哪怕里面是寶貝,也沒法讓人知道。
之前還聽朋友說過個事兒,她公司做過次測試,把同一款巧克力裝在兩種包裝里:一種是暗沉的深棕色盒子,沒任何花紋;另一種是淺棕底,印著細細的巧克力流心圖案,還做了個小小的開窗,能看到里面的巧克力。結(jié)果在便利店試賣的時候,后者的銷量是前者的三倍還多。后來問買的人,大多說“看到流心圖案就覺得好吃”“開窗能看著,放心”。你看,這就是差距——差的包裝只做了“裝東西”的活兒,好的食品包裝設(shè)計卻做了“勾著你想買”的活兒。
其實咱們細想,好食品包裝設(shè)計和差食品包裝設(shè)計的差距,本質(zhì)上是“用不用心”的差距。差的包裝總想著“能裝就行”,忽略了人買東西時的“第一眼心動”;好的包裝卻會琢磨“消費者看到這個會怎么想”“怎么讓他們覺得這東西值得買”。就像那張對比圖里的堅果,左邊的包裝像在說“我就是袋堅果,愛買不買”;右邊的卻像在說“我是新鮮又好吃的堅果,快來嘗嘗”。所以別覺得食品包裝設(shè)計是小事,有時候就這么一個小小的差距,就能讓你的零食在貨架上被人搶著買,或是落滿灰塵——這可不是危言聳聽,是咱們逛超市時,一眼就能看明白的事兒。